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环境保护

旗下栏目: 减排/服务 环境保护 低碳/循环 清洁能源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人类“无辜”吗?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08-20
摘要:今年夏季,北半球许多地方频繁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6月末发生在美国西部和加拿大的破纪录高温,7月中旬袭击德国和比利时的短时强降水及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洪涝

今年夏季,北半球许多地方频繁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6月末发生在美国西部和加拿大的破纪录高温,7月中旬袭击德国和比利时的短时强降水及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洪涝,再如7月我国郑州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极端强降水,还有近日愈演愈烈的美国加州和希腊部分地区的大面积山火。

面对不断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人们在感叹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渺小、脆弱的同时,也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此频繁发生的高强度甚至破纪录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气候变化有关系吗?

IPCC最新报告强化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认识

近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了参考。

在这份全世界234位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权威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中,专门设置了关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一章,引用了2000多篇国际上最新的文献,征集了近5000条评审意见,评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事件方面的最新科学认识。

其内容包含详实的数据、研究方法、观测事实、人类活动影响的检测归因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未来演变预估等多个方面。这是历次IPCC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中,极端事件首次单独成章出现,不仅说明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受到科学界、公众和决策者的广泛关注,也反映出近年来该领域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

评估报告的一条重要结论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尤其是极端高温事件)自工业化革命以来呈现出频次增加、强度增强已经是既成事实。”

关于极端事件的评估结论也被凝练成第六次评估报告的关键决策服务信息,如“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全球每个地区的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这一结论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息,即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

人类活动影响了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变化

报告认为,“自第五次评估报告(2013年)以来,观测到的热浪、强降水、干旱和热带气旋等极端事件的变化,尤其是将其归因于人类影响的证据有所增强。”

这一重要结论也为回答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背景:近期频繁发生的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实际上是近几十年来极端事件变多、变强趋势背景下的一种延续,并且很可能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有关。

关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归因问题在科学界已有广泛研究,牵涉两个概念。一是对事件长期变化趋势的归因,将某一类极端事件的长期变化特征(变多/变少、增强/变弱)归因于某个(些)影响因子,回答人类活动影响对该类极端事件长期变化的影响,这在IPCC以前的评估报告中也有涉及;二是关于单个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归因,回答人类活动对这种事件的发生概率或者强度造成了多大影响。第二类归因是第五次评估报告以后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事件归因”,也是本次评估报告的一个亮点。

过去的十多年间,随着气候模式的快速进步与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事件归因”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在,某个极端事件发生后的数月甚至一个月内,科学家就有能力解释人类活动影响使类似的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强度增加还是减少,以及具体影响多大。

比如,在6月底美国西部和加拿大热浪发生后的一个月内,一组国际科学家就采用多个模式、不同方法得出了“没有人类活动造成的变暖的贡献,这样的极端高温事件基本不可能发生”的结论。

事实上,在本次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中同样可以找到类似的结论:“如果没有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过去十年间发生的一些极端高温事件是极不可能发生的。”

当然,在基于IPCC结论解读气候变化对具体事件的影响时,需要特别注意,这并不是说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是极端事件发生的唯一影响因子。

事实上,每个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都具有独特的形成条件,而且都在远短于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上发生,单个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直接取决于当时当地的多尺度条件以及气候系统复杂的多圈层相互作用。但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可以在影响极端事件形成条件的基础上,改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强度。

如何应对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最新的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告诉我们,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等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在以多种方式影响地球上的每个区域,过去所经历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等变化也将随着全球升温而加剧。反过来,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又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几十年来,我国在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对一些日益加强的高影响的极端事件,我们在认识与防御等方面仍需要加强。结合IPCC最新报告的结论,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把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科学认识结合到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的规划和行动中。IPCC报告指出,全球变暖的每一分增量,都会使得高温热浪、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进一步增强增多。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双碳”行动,为控制全球气候变化而努力;另一方面,据预测,至少到本世纪中叶气候将继续变暖,面对无法避免的极端事件增强增多的趋势,亟须在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方面加强部署和应对。

第二,在科学上,不要轻易否定频繁出现的高强度极端事件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在我国,不同类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不同地区时有发生,常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们对其形成机理特别是强化机理认识仍然不足,需要通过跨专业、多学科合作,加强观测、模式、过程机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发展快速的极端事件归因分析技术,才有可能迅速回答近期发生的极端事件与气候变化联系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预测预警能力。

第三,要关注小概率高影响的极端事件研究和防范。本次评估报告也关注了小概率高影响事件,这类事件发生概率极小甚至不广为人知,但对人类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极大,在未来的气候风险评估中不能轻易排除。

(翟盘茂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陈阳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IPCC第一工作组技术支撑组高级专家)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