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碳市场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自2013年11月28日开市以来,已平稳运行七年有余,初步建立起“制度完善、市场规范、交易活跃、监管严格”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截至2020年底,北京碳市场各类产品累计成交近6800万吨,成交额突破19.4亿元,在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低成本减排,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担当了探路者的角色。 一、北京碳市场建设情况 本着积极稳妥原则,北京碳市场积极探索相关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逐步建设并完善了具有首都区域特色的、多层次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北京碳市场已经形成了以碳排放配额和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为基础,林业碳汇、绿色出行减排量等多种产品共存的市场格局,包括回购融资、置换等在内的多种交易结构也日趋成熟并被市场广泛接受,充分满足了各类交易参与人的多样需求。经过七年多的稳定运行,北京碳市场积累了丰富的重点排放单位和投资机构资源,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高交易匹配率、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01 碳价稳定合理 北京碳市场运行七年以来,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均价始终在50~70元/吨,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其他国内区域碳市场相比,北京碳市场的碳价较高、趋势性波动较小,这有利于激励企业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形成稳定的减排预期。北京稳定且较高碳价的形成得益于相关制度的保障和支持:一方面,北京碳市场罚则明确且执法严格。另一方面,在各区域碳市场中,北京是最先且截至目前唯一出台公开市场操作管理办法的市场,即北京碳市场实行交易价格预警,线上公开交易超过20~150元/吨的价格区间将可能触发碳排放配额回购或拍卖等公开市场操作程序。 02 交易方式灵活 北京碳市场的交易方式灵活,各类交易参与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线上公开交易或线下协议转让。其中,线上公开交易是指交易参与人通过交易所电子交易系统,发送申报/报价指令参与交易的方式;申报指令分为整体竞价交易、部分竞价交易和定价交易三种类型。线下协议转让是指符合《北京市碳排放配额场外交易实施细则(试行)》规定的交易双方,通过签订交易协议,并在协议生效后到交易所办理碳排放配额交割与资金结算手续的交易方式。根据要求,两个及以上具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参与人之间的交易行为,以及单笔配额申报数量1万吨(含)及以上的交易行为必须采取协议转让方式。 03 交易主体多元 北京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数量多、范围广。结合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以三产为主的实际,综合考虑各行业重点企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分布情况,运行初期,北京碳市场主要将热力生产和供应、火力发电、水泥制造、石化生产、其他工业以及服务业等行业中固定设施年直接与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万吨(含)以上的单位纳入管控。自2016年起,北京市重点排放单位的覆盖范围调整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年二氧化碳直接与间接排放总量5千吨(含)以上,且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及其他单位,覆盖的重点控排单位数量从初期的400余家增加至900余家。2020年起,进一步将民用航空运输业航空器的碳排放纳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报告范围,为持续扩大重点排放单位范围打牢数据基础。从参与单位性质来看,中央在京单位比例接近30%,外资及合资企业约占20%左右,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截至2020年底,参与北京碳市场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投资机构已逾千家。 04 碳中和实践丰富 北京碳市场一直致力于推动企业、个人的自愿减排和碳中和行为,推动碳普惠市场的持续落地。碳市场主管部门于2017年启动“我自愿每周再少开一天车”活动,于2020年启动“绿色出行”活动,其过程中产生的机动车停驶等减排量,可在北京碳市场进行交易,并用于抵消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量。北京绿色交易所层面,积极推动移动支付及互联网碳普惠,持续以提供减排场景算法等方式支持支付宝“蚂蚁森林”项目;在企业运营管理和大型活动碳中和方面,北京绿色交易所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中国国航、中国金茂等机构、企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APEC场馆建设、百度世界大会等活动均提供过碳中和相关服务。 二、北京碳市场建设思考与展望 01 提供试点经验,服务全国碳市场 从运行情况来看,北京碳市场在配额分配,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市场交易,能力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在碳排放配额分配和稳定碳价格方面,北京碳市场配额分配从严从紧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市场供需关系;通过市场公开操作管理办法建立碳排放配额价格预期,有利于增强各类参与主体对碳市场的信心,从而为稳定北京碳市场价格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等。2020年,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发布,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已经启动,全国碳市场也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北京碳市场应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不断探索,基于试点工作经验,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和发展完善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 02 发挥协同作用,服务北京蓝天保卫战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是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新总规立足首都“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要求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构建多元化优质能源体系。碳市场是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是政府、企业、社会联动的一种碳减排市场机制。北京碳市场的发展应与北京及其周边省区市、其他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相结合,扩大区域和行业领域的碳交易合作,如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相结合,与京津冀生态补偿和林业碳汇发展相结合,与雄安新区绿色低碳建设相结合等;北京碳市场的发展还可以与其他节能减碳、绿色低碳发展政策目标及重大活动相结合,如与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相结合,与低碳产品认证相结合,如服务于北京冬奥会,服务于在北京召开的各种高端国际会议和活动等。 03 开展碳金融创新,服务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 2019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同意支持北京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在碳交易机制下,碳资产具有了明确的市场价值,为碳资产作为质押物或抵押物发挥担保增信功能提供了可能,这也是碳排放权作为企业权利的具体化表现,不但能有效拓宽企业绿色融资渠道,更能破解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难题,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绿色转型发展。北京碳市场的发展,应加强以碳配额、碳减排量为基准锚的气候投融资创新金融工具研究和推广,除了碳抵质押,还包括碳回购、碳掉期、碳远期、碳期权等,不断丰富北京碳市场投融资工具和气候投融资产品,实现以碳金融有效推动北京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 原文首发于《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21年1月29日第4、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