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 “新一轮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正在研究制定。”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年春季峰会”上,参会嘉宾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迎来发展机遇期。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三代核电建设;明确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在会议上,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郭承站表示,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影响我国核能发展的“大势”。 他指出,在我国多煤、缺油、少气的大背景下,核能是我国能源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安全水平的重要选项之一。 “一是我国核能保持稳健发展,科技创新成就显著,核能发电占比由2016年的3.5%提高到2020年的约5%。二是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发展配套更加完善,压力容器等关键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和国产化水平大幅提升。三是治理体系日益健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我国构建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联防联控的国家核安全工作格局。四是安全业绩保持良好,大陆地区49台运行核电机组安全运行,在建机组质量总体受控,近五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性能指标显示,我国核电运行指标80%处于中值以上,70%达先进值。”郭承站介绍说。 对此,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核电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有望按照每年8台左右的建设规模和节奏推进。 张廷克说,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中非石化能源占比约15%。据测算,在“碳中和”情景条件下,2060年我国非石化能源占比须达到80%以上。核电能量密度大、机组可用率高,可连续稳定提供可靠服务,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15年仍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张廷克谈到,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将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机规模接近4000万千瓦。到203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将达到2亿千瓦左右,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0%左右。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周大地谈到,“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核电将充分开发,要抓住低碳转型带来的创新发展机遇。 “核电必须在足够的安全性和成本控制之间进行科学合理选择,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寻求发展空间。”周大地说。 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的核电机组及装机容量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已成为全球核电发展的重要产业中心之一。 “我国核电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核电应坚持安全发展的前提。”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智强调,越是面临重大发展机遇,越要冷静、理性,沉着面对可能的风险和挑战。他指出,国内核电发展在安全管理、科技创新和发展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介绍道,国家能源局正在以“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指导,研究制定新一轮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成昆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电力系统的脱碳是全社会实现零碳发展的关键。需求侧的大规模电气化零碳排放的前提是,其所使用的电力都是来自零碳能源。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可为实现我国2060年碳中和这一艰巨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核能在电力低碳化和热源低碳化领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特别是多功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应用。在家庭和工业供热方面,核能供热技术成熟,在低碳领域有广大的应用前景。但能否被采纳,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公众对安全的担心、价格接受能力等都是面临的主要挑战。”赵成昆补充道。 “‘十四五’时期既是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型迈进的历史机遇期,也是推进核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窗口期。行业各单位要推动核能更加安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强支撑保障。”郭承站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