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进行能源转型、走绿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海上风电则是推动这一战略早日落地的重要力量。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GDP约占全国的一半,总能耗也占全国的一半左右。对于这些地区而言,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电力消纳能力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将是加快能源转型进程的重要手段。 海上风电距离用电负荷近,适合大规模开发 目前,我国海上风资源主要分为三类。I类风资源区主要分布地区在福建地区,其风速大致在9m/s左右;II类风资源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等地,其风速均大于7m/s;III类分资源风资源区主要分布在江苏以北地区90米高度处,其风速在7m/s左右。可以看出,我国近海风能资源丰富,东部沿海水深2~15米的海域面积广阔,特别是江苏等地沿海、滩涂及近海具有开发风电的良好条件。 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风电风能资源的能量效益比陆地风电场高20%~40%,还具有不占地、风速高、沙尘少、电量大、运行稳定以及粉尘零排放等优势,同时能够减少机组的磨损,延长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适合大规模开发。此外,海上风电可以有效减少电力运输成本。由于海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东南沿海地区,毗邻用电需求大的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实现就近消化,降低输送成本。 政策助力海上风电快速发展 在政策层面上,国家能源局于2016年11月16日印发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的2020年发展目标,而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海洋局2016年12月29日下发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则以简政放权为抓手,优化了海上风电项目的管理制度。2017年,海上风电得到大力发展,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发展海上风电,并走出国门开始与国外共同开发海上风电资源。多项海上风电政策的发布将进一步促进海上风电的建设与发展。 海上风电装机迅速增长,多个项目正在开工建设 2013-2017年,我国海上风电机新增容量和累计容量呈逐渐扩大的趋势。2017年,新增装机319台,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16万千瓦,同比增长96.5%。累计装机达到279万千瓦,其中,累计装机容量在20万千瓦以上的开发企业有国能投、国电投、华能集团和三峡集团。这四家开发企业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海上风电装机总容量的67.4%。 在项目开发方面,江苏、福建、浙江、辽宁、河北等地的一批海上风电场实现并网发电,还有多个项目获得核准或者进入施工阶段。其中,仅三峡集团在国内建成投产的项目装机容量就超过了21万千瓦,在建和核准拟建的项目装机容量则达到68万千瓦左右。在有利条件的刺激下,2016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59.2万千瓦,并以162.7万千瓦的累计装机一举超越丹麦,成为全球第三大海上风电市场。 未来一段时间,海上风电还有望进一步提速。这种情况下,要保障我国海上风电又快又好地发展,仍有一些隐忧必须尽快排除。首先是政策环境需要优化;其次是必须强化创新力度,加强全产业链的创新,借助数字化技术等手段提升整机性能和可靠性,提高施工、运维和管理效率;最后还需要高度重视样机测试、认证工作。对于海上风电而言,一旦批量安装后出现问题,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必须扎实推进前期工作,遵循先安装样机再批量安装的原则,做好认证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