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风能

旗下栏目: 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 储能 地热能

国内首个大兆瓦海上风场炼成记!

文章来源:电气风电                   发布时间:2021-08-23
摘要:由于近海风资源异常丰富,而且邻近中国海上风资源最为丰富的台湾海峡,莆田一直是风电兵家的必争之地。

盛夏的福建省莆田市给人的第一个惊喜,竟然是“从天而降”的。一两个天气图标总是不足以概括莆田24小时天气的全貌,比如笔者抵达莆田那日,实际的天气便该是“晴转大雨转大暴雨再转阴”,而到了第二日,太阳又会奇迹般的再出现。坐在车里看街道累积的雨水,很容易就联想到在海上工作的风机吊装与运维人员,陆上尚且如此,身处大海的他们又该是面对怎样的挑战?

由于近海风资源异常丰富,而且邻近中国海上风资源最为丰富的台湾海峡,莆田一直是风电兵家的必争之地。只消看一眼莆田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各式风机,你就能像“报菜名”那般说出一长串排名靠前的风电整机商和能源企业名字。正是在这样一个残酷的“战场”上,国内首个7MW级批量化连片化海上风场——三川海上风电场于7月15日正式竣工并网。

这个由福建省三川海上风电有限公司与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合作建设的海上项目,不仅是福建省目前已经竣工的最大风电项目,而且在过去一年多吊装期里屡破国内记录,比如用33.5小时安装完成一台7MW机组,在30天的时间里一个作业面完成7台风机吊装……不光如此,业主方福能三川对电气风电也不吝赞美之词,一年之内连发多封表扬信,盛赞项目团队的高效管理和守责担当。

一个优秀海上风电项目的诞生究竟需要凑齐哪些要素?或许我们可以从电气风电三川海上风电项目一探究竟。

1、这群人真正把项目当作事业来干

电气风电三川海上风电项目涵盖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F区和石城区域,共安装58台SWT-7MW-154海上风电机组。项目于2019年12月开始连续吊装作业,并于2021年7月15日完成吊装实现并网。该项目既是国内首个7MW级别的批量化风场,也是电气风电打造完成的第一个大兆瓦风场。在吊装期中,许多问题都是全新的,项目团队自然遇到了不少困难、要花不少气力去解决,前面提到的天气状况只是其中之一,但大家敢拼敢想敢做的精神令事半功倍,甚至连业主也大为感慨。

“我们和电气风电合作这么久,回头来看发现他们是真的把风场项目的建设当作一份事业来干,当作一种荣誉来扛。”福建省三川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兴荣对笔者说道。电气风电以其引以为豪的“三驾马车”(销售条线、交付条线、工服运维条线)来展开项目工作、实现与客户的完美对接。目前从业主方的反馈来看,这三驾马车确实行驶得四平八稳。

企业内部各个条线的人心齐不齐,外人其实只需要接触哪怕一次就能看出。在江兴荣眼中,电气风电三个条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磨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打趣说到,自己已经对电气风电上至管理层,下到每个部门负责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了若指掌。可见电气风电有多少端口会向外部发出信息,几乎每个条线都有人可能成为接触业主、反馈问题、牵头协调解决问题的NO.1。而这也正是电气风电总裁缪骏一直鼓励的,缪骏在今年一次公司会议上明确表示,每个员工都应该具有“谁接触,谁负责”的意识,他强调对业主来说,每个业主接触到的电气风电员工都代表了公司本身,所以工作的推诿坚决不可行。

除了各条线工作的规整,电气风电还树立了员工“我与项目共进退”的意识。福能三川很看重电气风电的一点就是,凡项目过程中出现临时需要调整的事项,电气风电从来不会先摆样子、谈条件,而是想着把问题解决了,该调的调、该改的改,其余一切,成功做好整个项目后再来谈。这种豪情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武侠小说中直爽的武林豪杰,也成为电气风电人“干事业”的最好注脚。以至于江兴荣在谈到发送表扬信时再次感叹道:“他们确实干得好、非常努力,这种精神完全感染了我。”

2、业主—整机商的命运共同体

2021年海上抢装潮对业主和整机商来说是必须把握的机遇,但与此同时,物料短缺、采购困难、物流不畅等也成为压在大家肩上的重大难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时而反复,这些问题便呈现出周期性的摇摆状态。抢装特殊时期,大家都会急,但不同的是有人一边着急一边等待,而有的人已经在激发各方潜力,以最大限度调动所有可用的人力和资源。

如果说福能三川用“合作共赢、换位思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16个字来形容其与电气风电的合作关系,那么电气风电则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得起业主方的这种信任。从最初的5天吊装一台,到后来的3天吊装一台,再到破纪录的33.5小时吊装时间,这种提速不但凝结了项目团队成员的汗水与心血,更体现了电气风电不断为吊装改善工艺、优化流程的决心和本事。电气风电认为,构建一种业主—整机商的利益与命运共同体是决定一个项目进展与完成质量的关键。所以作为整机商,电气风电不断总结项目经验,而且不惧对业主披露这些问题。“没有什么需要盖着掖着,有问题就及时通报,与业主建立一种强联动机制。既然不能等,那不如一起找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电气风电三川大项目经理龙浩杰说道。

面对这种坦诚,福能三川也报以同样的信任态度。2020年,项目风机塔筒所需的高强度螺栓缺货,已经影响到吊装的推进,福能三川在收到电气风电相关信息共享后,与电气风电一道溯源厂家,双方派代表前往位于浙江舟山的厂家,共同协调增加该类型螺栓的产能,最终成功解决了物料短缺的难题。2020年7月是项目吊装最紧张的时期,为保证现场的连续吊装,双方又并肩协商,深入码头出货一线现场推动机舱和塔筒出货,最终创造了单月吊装7台的全国纪录。

“一切都是奔着目的去的。”这话虽听着功利,但并不排斥情谊二字,双方在共同分析症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了极为良好的伙伴关系,这种良性互动带来的同向发力,让项目的执行更加顺畅了。

3、初次发力的大项目经理制

电气风电在年初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大项目经理制,彼时尚在吊装期中的三川海上项目,便承担起了大项目经理制的试点角色。大项目经理制是一种强矩阵管理模式,其按项目划归使用资源,并赋予项目团队足够的权限,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最终负责,而项目组成员的绩效考核指标直接和项目最终总体绩效挂钩。

可以看出,大项目经理制是电气风电为强化和规范自身合同项目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内部资源,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快速及时响应客户要求的重大变革措施,能最大限度地让项目管理活动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和市场发展。身为电气风电“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大项目经理,龙浩杰在为笔者作介绍时打了个通俗的比方:“把一个项目当作一家小公司来运营,大项目经理就是CEO。在权限范围内,所有流程都可以在项目团队内闭环,最终由项目经理和商控经理审批即可。”依据解释,这一制度不仅确立了大项目经理在项目中的核心地位,也能将项目管理流程化繁为简。但项目毕竟还是处于公司架构之内,经理之上不再有重重关卡真的可能吗?我们来看看大项目经理制在三川海上项目的实践情况。

“三川项目周期较长,大项目制是逐步推行的,取得了项目执行的阶段性成功。”龙浩杰介绍道。作为试点,三川项目对大项目经理制的贡献更多在于基础构架的落地,如图中以经理为核心的各个项目强相关和弱相关角色均落实到人、任务分配到位,而大项目经理也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作用,调动了项目团队的积极性,提高了内部外部的沟通效率,获得了更多内部资源的有效支持。

在谈到相关角色作出的贡献时,不得不提及莆田基地。基地负责人韩奇周作为大项目团队的成员,保证项目按时交付,功不可没。莆田基地准确收集项目进度信息,和项目组其他节点保持一致,并结合莆田基地的产出计划,精确匹配项目机组交付。基地还和物流条线乃至业主一道,积极沟通码头出运,通过临时增加仓储、运输工作前置等措施,克服了码头运力的瓶颈,为三川项目全容量按时并网提供了保障。

当然,这些都是电气风电大项目经理制现阶段取得最基本的效果。三川项目作为大项目经理制的先卒,让整个行业看到了组织管理改革的新方向,也提供了改善的空间。

4、他们在窗口期“疯狂试探”

笔者抵达电气风电三川大项目部时,电气风电工程服务分公司平海湾区域总经理张玉龙正在拨一通电话,他嘱咐那头:“暴雨马上就要来了,让兄弟们先下风机。”果然半小时后,市区就下起了瓢泼大雨。由于恶劣天气、台风期、潮汐等自然条件限制,莆田海上风电项目每年的吊装作业窗口期实际只有110天左右,最多不过120天。而只要是在窗口期,三川项目就安排24小时轮班作业,但凡天气允许,就一切都按既定进度来。甚至疫情猛烈之时,项目于2020年3月8日正式复工,到3月26日仅用18天就完成了3台机组的吊装。这也是张玉龙总结的项目经验之一,他认为,三川项目启动时期的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人员和物料都未雨绸缪;其次便是执行力强,项目实施精确到各个时间节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从宏观来看,项目按节点执行是正常的理想状态,但对于在现场工作的一线员工来说,这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强度。尤其现在暑热难当,风机内部的温度甚至可以达到40多度,作业出来的员工都能把衣服拧出汗水。所以三川项目员工的工作面貌究竟怎样?

电气风电方的项目现场经理张旭鹏和吊装负责人贾思掌用真实经历告诉了我们答案。他们提到,S19机组仅耗时33.5个小时完成吊装,说出来仅仅是一句话,但对于真正经历过的人来说无疑惊心动魄。该机组位于浅滩,人员只有乘着大潮才能进入,抢装时间的确有限,在33.5个小时连续作业期间,工服员工几乎没有休息,吃饭时间也很紧张。而在关键时刻,吊具出现问题影响到进度,贾思掌和同事在空中处理了四五个小时,最终顺利将问题解决,S19机组抢装成功。同样紧急的情况也出现在52号机组,当时盘车出现故障,据天气预报,12小时后就要起大风,必须在天气允许的条件下赶紧解决故障,工服员工从头一天晚上9点开始处理,一直连续作业到第二天10点,熬了一个通宵将问题解决,等大家下风机的时候,风声开始呼啸,船舶已经摇摆起来。

叶片吊装的周期较长,期间员工们一般会选择在交通船的甲板上休息,有时为了抢窗口期,甚至自带一些干粮和矿泉水直接在风机上休息。如今工服队伍中被认为“不能吃苦”的90后越来越多、几乎占据主流,海上的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们并没有叫苦不迭。电气风电为现场员工提供了诸多保障,也为他们构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些年轻员工积极参与“青年突击队”,为三川项目的吊装工艺改善、流程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吊装完成、并网成功绝不意味着项目的结束,相反这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在后期的消缺与运维中,电气风电三川项目团队面临与吊装期一样的巨大压力,这次他们必须依据出现的具体问题来寻求对策,每一次消缺都会是一次全新的冒险。即便如此,笔者相信,对于这样一支优秀的项目团队而言,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他们,三川海上项目必将延续优秀。正如电气风电员工所说,“压力和收获相伴,风险和机遇共存。”也谨以此句,送给所有中国风电人。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