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酷热、冬季湿冷,集中供能市场广阔。在传统的燃煤、天然气等供暖方式外,地热能取暖逐渐兴起。目前,我省一些大规模利用项目已取得较好效果,按照我省规划,到2025年,全省地热能供冷供热应用建筑面积将达到5000万平方米。 油田、机场已用上 地热供暖逐渐兴起 “秦岭—淮河”一线为中国南北分界线,也是强制集中供暖区域的分界线。在南方,集中供暖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少,但南方有着丰富的地下冷热资源,地热集中供冷供暖与空调相比,有体感更舒适的优势。这为供冷供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吸引了企业前来开发。 大规模的地热供暖项目已在湖北运行多年。2017年,江汉油田与中国石化新星公司签订合同,合作建设江汉油田矿区供暖改造项目。如今,该项目供暖面积覆盖258万平方米。 地热供暖优点很多,江汉油田这套系统的热源来自700米深的地下水,出水温度就有33℃。地下水的热量通过板式换热器置换出来后,以12℃左右又回到地下,热量源源不断地传导到内部循环系统,被水源热泵吸收,再传送到用户循环系统。 中国石化新星湖北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只取热不耗水,封闭式生产,不产生污染,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失及地面塌陷。该项目一期供暖受惠居民超过2.2万户,每年可替代标煤3万多吨,减排二氧化碳近10万吨,至今已安全平稳运行了5个供暖季。除该项目外,该公司业务已覆盖湖北、湖南、江西、上海等12个省市,中国石化新星地热品牌在南方逐步树立。 鄂州花湖机场也采用了浅层地热技术。在机场能源站旁,有600多根管状土壤换热器深入地下100多米,内部有循环水不停流动,用于向土壤吸热放热。依靠热能的循环流动,可帮助机场5.2万平方米的建筑供冷供暖。这也是省内首座采用该技术的机场。 我省地热资源比较丰富,“十三五”期间,省地质局在武汉、咸宁、恩施、宜昌、襄阳、黄石、黄冈等地均勘探出地热资源。《湖北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地热作为发展非化石能源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在武汉、襄阳、宜昌、十堰等地区,积极推广浅层地热能供暖和制冷应用。积极探索中深层地热能综合利用形式和市场运营模式。新增地热能供冷供热应用建筑面积1900万平方米,至2025年达到5000万平方米。 一座能源站管210万方建筑 用长江水实现供冷供暖 不仅地热,江水中的热量也可用来取暖。江水源属于浅层地热能的一种,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供暖制冷。 今年8月底,江岸区长春街第三小学的江水源供能系统调试成功。与传统空调相比,该系统具有高效、节能、无城市热岛效应等优点。 这一系统是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示范工程的一部分。该工程是湖北省首座以长江水为冷热源的区域供能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由中国石化新星公司、二零四九集团、长江设计集团共同设立的武汉新星滨江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机房位于该商务区核心区13号地块中央公园绿地的地下,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 江水深处水温常年保持在10—25℃左右,项目以长江水作为冷热源,采用了水源热泵+水蓄能技术,夏季以长江水作为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利用水源热泵系统制取空调冷冻水,冬季则用水源热泵系统提取长江水中的热量制取空调热水实现供暖。 能源站是江水热量的“搬运工”,不排放其他污染物到江中。其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在长江二桥下游350米和530米的位置,经过专家论证对防洪、环境、航运、海事等没有影响。 该项目根据商务区建设和入驻情况可随时投入供能。据测算,全部建成后可满足商务区210万平方米建筑全年全天候的供冷、供暖需求,每年可节约标煤737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与传统中央空调相比,能源站综合节能率超过30%。 目前,我省对江水热源的研究工作在持续推进。今年5月,河湖光热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北能源(4.280, -0.01, -0.23%)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聚焦水上光伏电站和江水源能源站领域,形成漂浮式水上光伏、柔性支架光伏和江水源能源站关键技术与产品,旨在带动湖北省规模化的企业投资,促进湖北省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