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储能

旗下栏目: 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 储能 地热能

负极材料扩产“军备竞赛”再升级

文章来源:电池中国                   发布时间:2022-04-07
摘要:电池行业的高景气发展,拉动上游材料需求大幅增长。当下,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中创新航等电池企业都在加大扩产力度。根据民生证券统计,2021-2025年新增电池产能分别为144

电池行业的高景气发展,拉动上游材料需求大幅增长。当下,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中创新航等电池企业都在加大扩产力度。根据民生证券统计,2021-2025年新增电池产能分别为144/227/245/340/474GWh,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持续拉动负极材料需求快速上升。

近期,负极材料产业掀起了新一轮的扩产“军备竞赛”。3月31日,四川金汇能(雅安)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调试点火仪式,暨四川天全金亚能年产15万吨石墨化、重庆金汇能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举行签约启动仪式。3月30日,晖阳新能源与山西临汾古县开发区就年产3万吨负极材料项目签约。

3月28日,贵州省安龙县“云签约”总投资达20亿元的年产3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落地。3月25日,国民技术控股子公司内蒙古斯诺拟在湖北随州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3月12日,杰瑞股份全资子公司杰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开工。”

更早之前的2月份,江苏盐城举行重大项目开工仪式,江苏凯金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总投资60亿元,计划建设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山西华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动力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竣工投产;昭通水富市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开工。

今年1月份,山西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在绛县开工;广西宸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负极材料项目在玉林开工;杉杉科技眉山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开工;湖南鑫熵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安乡县年产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签约。

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77.9万吨,同比增长超过86%。在全球的负极材料出货量方面,中国已多年稳居世界排名第一,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全球市占率更是进一步攀升至92%,在全球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从供应格局来看,目前负极材料市场已形成三大四小格局。头部公司凭借产品、客户、产能和成本等优势在行业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其中“三大”贝特瑞占比24%、璞泰来占比15%,杉杉股份占比15%,加上“四小”尚太科技、中科电气、东莞凯金、翔丰华,这7家企业的负极材料市场占比总计达88%。

2021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刺激下,锂电负极材料出现阶段性供需错位,叠加未来整个行业高景气,未来想象空间巨大。在供不应求的当下,未来负极材料市场将是规模、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比拼。业内预计2022年我国负极材料企业产量有望突破120万吨大关。

此前,有业内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1000GWh,到2030年将达到2600GWh。如果加上储能市场,未来需求将更大。就目前全球主要电池厂商的规划而言,很多看起来都非常激进,这反应出行业对未来市场需求极为乐观的预期。那么,未来行业对负极材料的需求也将是爆发式的增长。

中银证券研报指出,负极材料壁垒较高,竞争格局较好,高石墨化自供比例和具备技术优势企业盈利能力更强。预计未来几年,一体化布局和石墨化新工艺仍是企业竞逐焦点,在一体化和新工艺上有前瞻性布局的企业将进一步压低成本,扩大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为适应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需求,硅基负极材料正在加快产业化进程。从技术上讲,传统石墨负极经过数十年发展,比容量已经达到360-365 mAh/g,十分接近理论比容量372mAh/g,提升空间有限。而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 mAh/g,这意味着其容量天花板超过石墨负极的十倍。

当下,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等企业开始积极量产使用硅碳负极的动力电池产品,部分负极企业也开始投资建设硅碳负极产线,贝特瑞、杉杉股份、江西紫宸、深圳斯诺、中科电气、江西正拓、硅宝科技、创亚动力、大连丽昌等都在积极推进硅碳负极的产业化。

据业内预计,2025年全球硅碳负极需求量有望达到20万吨,较2020年约万吨的需求将有明显提升。考虑到消费用硅碳负极技术较成熟,预计至2025年渗透率有望达到50%,对应约7万吨硅碳负极需求;而对于动力用硅碳负极,预计至2025年硅碳负极在圆柱动力电池、方形动力电池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5%、20%,对应约13万吨硅碳负极需求。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