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的中国储能西部论坛上,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表示,“十四五”是我国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期。接下来,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建设布局,促进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各环节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二是鼓励新型储能市场化应用。因地制宜探索灵活多样的商业模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共享储能、云储能、储能聚合、电动汽车储能等新模式。 三是加快完善新型储能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研究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促进储能成本合理分摊和疏导。 四是积极开展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以“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新型储能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各环节有机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升新型储能领域创新能力。今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400万千瓦。 另外,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今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这是今年底4GW装机规模的7.5倍。这也意味着,2022-2025年期间,新型储能存在至少26GW的成长空间。 政策逐步落地 新型储能加快发展 今年下半年以来,已有多项政策将新型储能纳入其中,愈发凸显顶层设计中这一领域的重要性。 上文提及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储能的商业模式及市场地位;国家能源局《并网主体并网运行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电力系统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正式将新型储能作为市场主体,纳入国家并网运行管理及辅助服务管理中;之后能源局又发布《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办法)》,引导产业发展。 另外,《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等也进一步扩大储能需求及应用空间。 两条主线有望拥抱发展契机 政策端的强力支撑下,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迈进。在实现安全性、经济型双重保障之后,其装机需求及增速被寄予厚望。例如GGII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416GWh,年复合增长率约72.8%。 而由于动力电池、光伏逆变器技术路线与储能相近,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比亚迪等多家龙头厂商已相继出手,谋求率先抢占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鹏辉能源日前接受调研时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储能业务“非常理想”,营收占比达28%,增长超预期;储能业务的收入结构也实现了向毛利率高业务方向倾斜的转型。 因此,电池、逆变器也由此成为储能加速发展下,机构看好的两大主线,有望借此迎来更大发展契机。 另外,一位私募经理此前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明年储能是增长预期最为确定的一个赛道,目前估值普遍较高,追高当然不合适。但只要行业向上逻辑不变,每次调整后龙头品种仍会一个标配方向。另外,还将着眼于华为储能业务合作供应商,已挖掘弹性更大的公司。 |